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0371-87096515 河南分校
【导读】河南三支一扶考试,三支一扶公共基础知识,公基辅导,为了使广大考生高效备考河南三支一扶考试,河南华图特整理河南三支一扶考试公共基础辅导资料

  推荐:华图内部教案全面升级抢购中 包邮仅39.9元可抢华图千元大礼包 Q群:47175410

  为了使广大考生高效备考河南三支一扶考试河南华图特整理河南三支一扶考试公共基础辅导资料。

  认识和实践

  1、实践及其对认识的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指人类有目的地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它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2)实践是人类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人之区别于一般动物的特殊的能动性。(3)实践是社会的活动,因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历史的活动,就是说,实践又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这就是告诉我们,实践应当包括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领域内的活动。但是,就其基本形式来说,可以归纳为三种:生产实践、调整和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中,实践是基础,对认识起着决定的作用。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辩证唯物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关于实践第一的观点,即实践对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主要从四个方面把握:(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客观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认识的辩证运动

  对于认识和实践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说,实践是基础,实践对认识起着决定作用。另一方面是说,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又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种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体现在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中。对于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主要把握三个问题:(1)由实践到认识。(2)由认识到实践。(3)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认识的辩证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这两个阶段而实现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的飞跃。毛泽东说:“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这是一个认识过程。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这段话,就是对由实践到认识这个过程的精辟阐述。

  由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从感性认识到达理性认识,虽然实现了第一次飞跃,但是认识的过程并没有完成。要实现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还必须由理论再回到实践中去,实现认识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也是意义更加重大的飞跃。首先,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正如毛泽东所说:“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其次,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理论只有为群众所掌握,才能化为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正如毛泽东所说:“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和物质成果,雄辩地证明了这个问题。

  认识的全过程是: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为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作为认识的全过程,不只是实践到认识和认识到实践两次飞跃的综合,而且表现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懂得“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原理,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这一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既是唯一科学的认识路线,也是唯一科学的工作路线。它是我们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认识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重要哲学基础。我们党把认识论化为群众路线,使二者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实践的一个新发展和新贡献。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河南人事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 政法干警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

(责任编辑:admin)

经典图书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河南省考教材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