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行测易错1000题解析
P. 29

108.B【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提出传统的创新观念,之后以“我们则主

                   张一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引出主旨,即“在众所周知的框架内思考,不要跳出它的范围”。

                   后文由两个必要条件“人在专注于某个状况或问题的内部因素时,创造力才是最强的”和“对

                   其外延加以封闭……才可能会更具持久的创造力”进行补充说明。文段为“分—总—分”结

                   构,主要强调“框架内的思考更有助于创新”。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
                                      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因此,选择 B 选项。


                        109.C【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通过“先以……再加入……”介绍了超细
                   颗粒功能制备机是如何工作的,或者可以说是这种机器的设计原理。接着第二句讲述超细颗

                   粒功能制备机在粉碎药品之后仍存在问题,即药品容易团聚结块不易流化,药效易挥发。最

                   后一句说明在制药的最终环节,加入药品级的表面包覆复合剂,超细颗粒功能制备机发挥高

                   速旋转功效可以在药品表面形成了一种保护药效的保护膜。文段是“分—分”结构,需全面

                   概括。第一句讲了超细颗粒功能制备机的工作原理或设计原理,第二、三句讲了它在药品制

                    作过程中具体应用。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是对文段内容的全面概括。因此,选择 C 选

                                                          项。

                       110.D【解析】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⑤句论述话题是“生态”;②句论

                   述话题“生态红线”。“生态”这一概念要比“生态红线”概念范围大,应先讲“生态”,再

                   讲“生态红线”。因此⑤句在前,②句在后,排除 A 项和 B 项。第二步,判断②句后接①句

                   还是④句。①句“因此”作总结,由②句“对生态红线概念的介绍”不能直接得出①句“生
                   态红线不能触碰”的结论,中间应有论证过程,因此②句应接④句。此外,①句“因此”表


                                   结论,适合放在尾句,排除 C 项。因此,选择 D 选项。
                       111.D【解析】第一步,定位原文,“这”出现在第二句。分析“这”的上下文语境。

                   前文讲“木质砧板表面是硬邦邦的”“内部植物纤维紧密排列,但有很多空隙”。后文讲“使

                   它受到冲击时,内部结构发生弹性微调”。由此可知,前后是因果关系,“这”指的是内部的

                   结构。第二步,对比选项。D 项“结构特点”是“这”指代的内容。因此,选择 D 选项。

                        112.B【解析】第一步,快速浏览文段,重点分析尾句,判别文段话题落脚点。文段

                   首先介绍了“再生医学”命名的由来,接着“多能的”胚胎干细胞被寄予厚望,及其能够发

                   挥的作用,最后论述了现在的技术可以诱导多能性,以绕过伦理争议。文段话题落在尾句上,

                   接下来应围绕“多能性”“伦理争议”的话题进行论述。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得名由

                   来”在上文已有论述,下文不会再重复论述。A 项 C 项和 D 项:“多能性”“伦理争议”均




                                                            29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