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干警面试辅导:做好事可敬 做好人光荣(4)
2012-09-01 14:11 作者:河南华图 来源:华图教育 点击: 次回首青县十年的发展和我们走过的道德建设之路,既有探索的艰辛,更有收获的喜悦。2001年,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县委领导班子率先统一思想,我们认识到:思想道德建设要抓出成效,首先要破除道德建设是“虚活”、不容易出政绩的观念。我们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大搞道德建设的主题,将道德建设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放到同等重要位置来部署、来考核。
基层干工作,关键在干部。我们牢牢抓住县乡村三级干部这条线,教育引导全体干部以抓道德建设促和谐发展,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民风。县委定下规矩:提拔一个干部,首先要看他是不是孝敬父母、是不是家庭和谐,首先要听群众对其道德素质的评价。
我们从挖掘培树典型入手,用群众身边的模范感动人、影响人、引导人。2001年,县电视台专门开辟了一档道德建设专题栏目《德化人生》,每周讲述一个青县人自己的道德故事,十余年间累计挖掘报道500多期,推出各类道德典型600多个;从2008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感动青县”道德模范颁奖盛典;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了全省首个公民道德展馆;在县城中心的南海公园树立起公民道德模范荣誉墙,墙上镌刻着历届“感动青县”道德模范的名字。大力宣传这些“平民英雄”的“凡人善举”,让全县父老乡亲认识到:做好事可敬、做好人光荣!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十年树德结硕果,“道德青县、爱心之城”的美誉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让我们真切地尝到了道德建设的甜头。我们感到,思想道德建设谁抓谁受益,道德环境的软实力能够带来经济发展的硬效益。
背着母亲背着爱
河北省青县民营企业家 张 强
我出生在农村,小时候体弱多病,每年光打针的药瓶子,我娘就背出好几筐。医院的大夫都说,这孩子没的救了。可是我娘一直在坚持,哪怕有一丁点儿希望,也不会放弃她的儿子。那时候,我就暗暗立下誓言,长大后一定让我伟大的母亲过上好日子。
这些年,我一直在为了这个誓言而努力奋斗。初中毕业时,为了给娘买点好吃的,买件好衣裳,我卖过汽水,弹过棉花,摆过地摊,当过装卸工,也收过废品,后来借钱干过加油站。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到最后资不抵债,害得我穷困潦倒。当我最无助,最落寞,甚至想到死的时候,是我娘在一旁安慰我:“儿啊!别这样,还有娘呢,有娘一口吃的,就有你吃的。”就这样,在娘一次次的鼓励下我逐渐走出了阴影。
创业路上几经挫折,2003年我终于有了自己的钢材公司,生意越干越顺,日子也越过越好,正是让娘安度晚年享清福的时候,我娘却得了小脑萎缩,一旦发病糊涂起来,除了儿子他谁也不认识。我一旦不在娘的身边,娘就围着村子到处跑,到处喊我的名字。从那以后,我就决定无论今后走到哪里,都把娘带在身边,到外地谈生意,我就带上母亲。
孝敬没亏吃,孝敬的人朋友更多。前几年,我到保定青苑县找一位姓王的老板谈生意。当我带着娘走进他的办公室的时候,他先是一愣,听过我的解释后不但没有嫌弃,反而非常热情地给我娘端茶倒水。他对我说:“跟你这样的人打交道,我心里踏实。”王老板当场拍板,要跟我合作。
娘一天一天在变老,病情也越来越重。为了完成她年轻时候想登泰山的愿望,2008年,我抽出时间,带着全家来到了泰山,娘不敢坐高高的缆车,在全家人的帮助下,我背着娘一步一步地往泰山山顶上爬。背着娘走在山路上,就像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前路有多长,无论我有多累,心里那份对娘的爱让我在任何关口都能不断前行!
在善行如潮的土地上
河北省沧州市广播电视台记者 赵玉玲
作为一名记者,我多次去过青县,实地走访过几十名道德模范,每去一次都会经受新的震撼和洗礼。
68岁的周汝珍是青县康复敬老院院长,第一次采访她时,我注意到她那双手:关节肿大变形,皮肤粗黑。后来得知,敬老院建院之初,经费很少,周汝珍为了省点水电费,数九寒冬在河上凿冰窟窿,搓洗老人们的脏衣服。几年下来,她双手得了关节炎,手指扭曲变形。24年来,就是这双手,为近200位孤寡老人建筑了幸福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