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0371-87096515 河南分校

  第三,也可以了解中国的疆域或者领土,究竟怎么在历史中形成的?

  第四,东亚各国现代化的过程不同,导致这种面对同一西方冲击,东方诸国反应不一的原因是什么?总的来说,就是一个问题,仅仅靠中国文献研究中国,是不是已经足够?

  当上述问题近来越来越成为学术界或者历史学界不得不面对的事情时,这些史料的意义就被提升了,而不是仅仅在量上增加了一些了解中国的史料而已。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书展上讨论过的,中国学术界在国际学界的影响力或者说引领话题的能力,为什么不如别人强?这些资料,韩国人、日本人、美国人、欧洲人都会研究,大家在讨论这些共同资料的时候,会不会产生彼此之间的差异性?哪些问题是你提出来的,人家不得不回应你?我们现在常常是关起门来自己玩,你玩完了,人家不理你,也不要看你的,为什么?因为你的问题不具有引领国际学术话题的能力。

  南方周末:无论西方的汉学、日本的东洋学,还是中国学者自身的研究,都存在一个如何解释中国的问题。“中国学”好像很热,每两年一届的上海“世界中国学论坛”已经办了四届,全球也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创立了三百多所孔子学院。另一方面,西方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有关解释“中国学”的部分,又存在着某些“冷热不均”,比如你提到《剑桥世界近代史》有关中国的部分容量单薄曾经引发争论;美国芝加哥大学原宗教系主任伊利亚德三卷本《宗教思想史》有关中国宗教的部分,中国学者认为非常重要的内容,比如进入中国后的佛教史、中国道教史就被“忽略”了。再比如,你的《中国思想史》第二卷后记里提到,比利时鲁汶大学汉学系的戴卡琳教授也说,欧洲大学的哲学系、神学系里,没有“中国哲学”和“中国宗教”,百年来不能融入世界主流学术话语。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河南人事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 政法干警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