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 - 郑州就考这一本(中册客观题答案)
P. 61

3.【答案】D

                   【解析】“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反映的是“课程即教材或学科知识”的课程观,忽视

               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与之相反,“课程即活动”的课程观强调儿童是课程的主体,以儿童的学习

               兴趣、能力以及活动经验为中介来实施课程。


                   4.【答案】C

                   【解析】基础型课程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的课程,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基本公民的“三

               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

                   5.【答案】A

                   【解析】课程目标取向的类型包括: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性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和表

               现性目标取向。其中,表现性目标取向是指每一个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即

               教育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的表现,适合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程。干扰项 C 选项,生成性目

               标取向是指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与教学目标。不是事先规定的目

               标,而是随着学习活动的展开自然生成的目标。“生成性目标”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过程性。干扰项 D

               选项,行为性目标取向是指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陈述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指明课程与

               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是学习前事先规定的学生达到的学习结果。

                   6.【答案】C


                   【解析】A 选项,根据课程任务不同,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BD 选项,根据课程设计、开发、管理的主体不同,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C 选项,根据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课程设置要求)划分,可以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7.【答案】D

                   【解析】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

               和。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教师是首要的课程资源,教师是课程资源的携带者,

               教师知识越丰富,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才能更好地胜任教学。教学过程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是

               动态的课程资源。D 选项说法错误:按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分为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课

               程类型不同,学生情况不同,会需要不同的、适合的课程资源来支撑教学。不能简单的说校内课程

               资源的作用大于校外课程资源的作用。

                   8.【答案】A

                   【解析】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

                                                             59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