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郑州就考这一本(中册客观题答案)
P. 29

极因素,长善救失,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

               的发展。对个别学生进行特殊培养,采取弹性教学制度等教学组织形式,如允许加速学习或减速学

               习,采取能力分组及组织兴趣小组等。

                   14.【答案】ABCDE

                   【解析】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环境包括自然

               因素和社会因素。

               三、判断题

                   15.【答案】正确


                   【解析】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工作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


               【章节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包括不平衡性、阶段性、顺序性、个别差异性和互补性。阶段性指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不同

               发展阶段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上一阶段的发展水平影响下一阶段发展方向的选择。

               题干中青少年在童年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到青年期则以抽象思维为主,表明个体在身心发展的不

               同阶段占主导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即体现的是阶段性。ACD 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但考生需要注

               意的是,当题目表述改为青少年的思维发展是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时,则需选择顺序性。

                   2.【答案】D

                   【解析】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指身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

               失时,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互补性表现在:生理与生理、生理与心理之间。

                   3.【答案】B
                   【解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从本能出发解释人的行为动机。他认为,人有两种本能:

               一是生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利比多,它代表着爱和建设的力量,指向于生命的生长和增进。我

               国古代儒家的良知、良能和孟子所称道的仁、义、礼、智四端,与之相似。二是死的本能。C 选项,

               驱力理论指的是当有机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动机,如饥饿要进食。

                   4.【答案】A



                                                             27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