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郑州就考这一本(中册客观题答案)
P. 33
范,实现个体社会化,并为社会服务。
6.【答案】B
【解析】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答案】C
【解析】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起指导作用的是教育目的。
8.【答案】B
【解析】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指的是具体的教学目标。
9.【答案】A
【解析】1995 年 3 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对《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教
育方针进一步确认,重新表述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0.【答案】C
【解析】大概意思是:君子广泛的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且
行为也就不会有过错了。这主要强调的诗人自身的发展,体现了个人本位论的内涵。
11.【答案】D
【解析】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和核心。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
工作的归宿。
12.【答案】B
【解析】课程目标的递进性是指,低年级的课程目标是高年级课程目标的基础,如果低年级的
课程目标不能实现,高年级的课程目标就更无法实现。
13.【答案】A
【解析】激励功能指的是教育目的不仅能指导整个实践活动过程,而且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共
同的目标而努力。教育目的本身包含对学生成长的期望和要求,因此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激励
作用。同时,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学也是一种激励。
14.【答案】C
【解析】斯宾塞是 19 世纪中后期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他第一次明确地提
出了教育准备生活说的思想(也称作教育预备说)。
15.【答案】A
【解析】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马斯洛、赫钦斯、孟
31